What's new
目前分類:文藝/雜感/創作 (19)
- Aug 27 Thu 2009 18:50
【雜感】今年卅歲
- Feb 28 Wed 2007 19:13
【雜感】忘了我是誰
最近陰雨的天氣真的滿多的。
在陰雨的天氣中起床,腦袋還覺得空空的,這時候一陣莫名的恍惚與惆悵襲上心頭;剎那之間,覺得自己似乎離自己好遙遠。不禁想問,我是誰呢?我到底是誰呢?——我們稱它做Alexander式的迷惘。
記得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:
- Dec 14 Thu 2006 10:15
【雜感】莫忘初衷(上)
約莫是在十年前左右吧。
舞台是南國的校園,海面初昇起的盈盈皓月把少年的影子拉得長長的。他漫步著,清澈的眼神當中洋溢著一股強烈的嘗試與探求欲;他知道世界太大而自己所知太少——對他來說,那不是空虛,反而是一種莫大的興奮。
- Nov 13 Mon 2006 13:09
【雜感】讀赤壁賦
- Feb 01 Wed 2006 00:57
霍元甲的實像
霍元甲(1868-1910)
字俊卿,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,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,為精武體育會創 始人,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。
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。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。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,拒不授藝於他。但元甲志存高遠,他日日留心,處處參察,偷藝于父傳兄弟之機。苦練于舍外棗林之僻。後為父知,受責。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,不辱霍家門面,方准父兄一起習武。
- Jan 25 Wed 2006 13:33
車票
我又撕下了一張車票。
於是,本來厚厚一本的國光客運 台北—新竹 回數票僅僅剩下了兩張;這個消耗速度大概是我平常的4倍左右。
上了客運,我的神情顯得恍惚,這並不奇怪,我上車以後清醒的情況是很少沒錯,只不過這一次,連我自己都覺得我的神情應該是很恍惚才對。車開了,夜裡的光復路上那一排檳榔西施仍然花枝招展,店鋪一樣燈火通明,然而,對面的另一排,卻是如此不相襯地顯得漆黑而空洞…我隔著玻璃窗看著這些,成群的思緒在腦海中紛成一團。
- Nov 09 Wed 2005 09:14
【雜感】生命的意義
當然,這邊要說的不是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。
言歸正傳。如果說,按照公認不準確的血型分析書的說法,A型的人謹慎,B型的人開朗,O型的人豪邁,AB型的人多愁善感,那我想我就是非常AB型的一個人了…
我常常會興起一種感嘆:
「我覺得人生好像沒有什麼意義…」
- Oct 20 Thu 2005 00:56
【手寫文】我的天秤室友
- Dec 14 Tue 2004 13:44
【雜感】二十代後半
嗯?標題的名詞好詭異~?
其實「二十代」是來自日文,簡單解釋就是:
「二十多歲的人」的意思,
有點類似英文teenager就是13-19歲的人這種說法。
- Aug 15 Sun 2004 23:35
聽風的歌(原文節錄)
「他人から、何度となく手痛い打撃を受け、欺かれ、誤解され、また同時に多くの不思議な体験もした。さまざまな人間がやってきて僕に語りかけ、まるで橋を渡るように音を立てて僕の上を通り過ぎ、そして二度と戻ってはこなかった。僕はその間、じっと口を閉ざし、何も語らなかった。そんな風にして、僕は20代最後の時を迎えた。」
「僕はノートのまん中に、一本の線をひき、左側にその間に得た物、右側に失ったものを書いた。失ったもの、踏みにじったもの、とっくに見捨ててしまったもの、犠牲にしたもの、裏切ったもの・・・・・僕はそれらを最後まで書き通すことは出来なかった。」
「夏の香りを感じたのは久し振りだった。潮の香り、遠い汽笛、女の子の肌の手触り、ヘヤーリンスのレモンの匂い、夕暮れの風、淡い希望、そして夏の夢・・・・。しかしそれは、まるでずれてしまったトレーシングペーパーのように、何もかもが少しずつ、しかし取り返しのつかぬくらいに昔とは違っていた。」
- Aug 13 Fri 2004 16:41
我愛你一輩子(法文)
Je Ta'ime pour tour la vi
- Aug 13 Fri 2004 13:59
老子 (八十一章 )
老 子 (八十一章 )
老子上篇 道經 (第一章第三十七章)
第一章
- Aug 09 Mon 2004 10:09
後現代主義
何謂後現代主義? 作者∕周學信 譯者∕魏玉琴
什麼是後現代主義?它的主要特徵有哪些?在我們往下討論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徵之前,容我們先作一個簡短的定義:
如今我們正從現代化的夢魘中,亦即從操縱人的理性與對總體 性(totality)的迷戀中覺醒;進入後現代意義浮動的多元化世界中,也就是身處生活方式與語言遊戲的異質範圍,已經放棄了使它本身總體化與合法化的懷舊渴望。【Terry Eagleton, "Awakening from Modernity", 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, 20 February 1987.】
在這簡短的定義,我們碰到了許多後現代主義的關鍵思想。那就是對現代化的反彈,特別是「總體性」的系統;稱許某些更加意義浮動、多元化、混合的事物。同時也懷疑歷史和「懷舊的渴求」。根據這個基本定義,現在我們開始討論它的某些基本特性。
後現代的世界似乎對科技有更冷靜的看法,比較不會被科技的應許所迷惑。就像政客為了選舉般,科技也承諾了過多它不能承受的應許。因著科技的進展,這世界已經沒有更好或更安全的地方可居住。人類所生產的可怕武器使我們縈懷罣心,其潛力足以毀滅整個地球。儘管科學家有能力餵飽世界,但每天仍有許多人淪為餓殍。科技不能清除世界的惡;儘管醫學已有極大的突破,但愛滋病的流行正嘲笑著現代的醫學技術。後現代主義者宣稱,他們了解科技在我們社會的正確地位,並且努力不去天真地相信科技可以解決社會所有的問題。
後現代主義也慶祝理性之王的遜位,並讚賞現代主義與客觀、理性的戀愛事件已告終結,不再認為它們是真理唯一的判官。後現代主義也質疑是否真有客觀的理性存在,因為人自己的經驗往往會為理性著色。它也懷疑是否僅憑客觀的觀察就可以提供任何事物的解釋,更不用說是真理了;因為感官的資料是高度主觀的,某些人所看到的未必是另一人所見的。後現代以懷疑面對一切客觀化的真理,但它仍然對真實世界的不同理解抱著開放的態度。真理是相對的,全在於你向誰求問。就宗教、哲學或倫理的事物而言,這人與那人的觀點都一樣有效。
「解構」也主導了後現代的方案,意謂著現代生活的「去中心化」。現代主義的範型乃是尋求一個中心,但轉移到後現代時,便主張根本沒有中心,只有多元的可能性。後現代主義所讚賞的是相對主義或多元主義。相對主義已經被人接納為人類狀況的本質,特別是德希達將它與解構聯結在一起。他懷疑理性的能力是否能達到「總體性」的論述,也就是對真實的某些層面提供普世性的解釋。基本上,德希達是想要消除「原道中心主義」(logocentrism):要在真實的事物與我們語言呈現之間畫出一條清楚的線,是不可能的。德希達的主要焦點乃是書寫的語言與文本(text)。他想讓我們不要太快就假定,我們可以發現文本中固有的意義,而且可在其中找到固定的意義。文本總是提供進一步的脈絡、相關事物和處境;也因此就一直有提供進一步的意義的潛力。根據這樣的進路來讀文本,其背後有兩項原則:任何書寫而成的內容都會傳達作者不曾表達或可能不想表達的意義。其次,作者無法適切地將他首要的意思放入文字之中。【Allister E. McGrath, A Passion for Truth (England: Apollos, 1996), 186.】
另一個界定後現代的特徵,就是它帶來後設敘事(metanarrative)的死亡。法國哲學家李歐塔對後現代的定義是「對後設敘事不肯輕易地相信」【〔Jean-Francois Lyotard,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: A Report on Knowledge (Minneapolis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,1984)】他所指的就是不要相信任何有意告訴你的話,說道:「事情就是這樣的。」所有後設敘事都不過是主宰的面具,馬克斯主義與其極權主義的觀點就是最好的例證。李歐塔辯稱權力的組織是透過偉大的敘事來支持他們的宣稱,並藉由故事顯示出他們如何成為更好的人。
除此之外,傅柯透過他對醫院、監獄和性的漫長研究,顯示個人如何漸漸被歸類、劃分到各類範疇之中;他們的生活細節與行為如何漸漸合乎規律。這一切都闡明「客觀知識」或「真理」,乃是出自掌權者的利益。事實上,他認為知識與權力已經成為同義詞。透過認同逼人就範的標準,「真理」可以支持鎮壓系統。因此,傅柯相信客觀真理或道德的想法是必須受到挑戰的。對後現代而言,沒有什麼敘事可以聲稱適用於每一個人。我們可能沒有綜覽全局的看法,但我們仍可以得到某些觀點;這是從我們自身所處位置得到的觀點。多樣的觀點,產生了豐富的理解。
- Jul 29 Thu 2004 13:40
七里香(不是周董的歌)
席慕蓉
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
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
在綠樹白花的籬前
- Jul 26 Mon 2004 13:04
愛の国から幸福へ(由愛之國度邁向幸福)
保安康不是台灣的專利。
幸福,是北海道帶廣市近郊的一個小站,如今已經廢站了。
在昭和50年代的那段日子裡,愛國跟幸福車站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客,
來搭乘這趟「由愛之國度邁向幸福」的旅程;